內容 |
發表於:2012/10/5
大學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暑假,該是上補習班準備研究所考試、校外機構實習、進實驗室完成專題的季節;而我,選擇了到泰國北境的華人中學,從事一個月的短期志願服務。我不知道自己能帶給中學生們什麼,也不清楚為什麼一定要到國外,更無法預期,這一趟旅程過後,自己能有怎樣的收獲。抱持著滿滿的疑惑,我來到泰國清萊府的一所華人學校,探尋另一種生命面貌。
泰國北境的華人子弟,大多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宿命,以不被泰國接受、也不被中華民國承認的姿態存在著;再加上貧乏的物資、落後的教育制度以及普遍不富裕的家庭,讓人光想像,就忍不住要同情這些孩子。然而,現實生活中的他們,早已忘卻了歷史的枷鎖,在貧脊的環境中自得其樂。他們不用同情的眼光看自己,甚至不覺得自己該被同情;孩子們不避諱談自己的家世、可以開心地在教室裡玩鬧、甚至跟志工們出遊,我們想像中的可憐模樣,在這些孩子身上毫無痕跡,他們身上有的只是開朗、樂觀和積極。
泰北孩子的笑容,顛覆了我對「志願服務」的刻板想像。志工不是站在台上教書、也不是帶夏令營、更不是施捨服務。與其說志工是偉大無私的工作,我想,它更該是貼近服務對象的心,適時為他們提供需要的援助。有時候陪他們聊天、遊戲,甚至比教書、夏令營更具實際效益。有時候看到青年志工們在想夏令營活動、構思國英數的教案,都不禁想問「到底這是不是對方需要的」,這些夏令營和教案,是不是讓孩子們暑假過得比開學更累?這一個月的志工服務,讓我開始思考每一個志願行動背後的意涵與必要性。
|